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奋发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
□运城市委常委、河津市委书记 李晓武
营商环境,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、活力之源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。在省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,省委提出做好山西经济工作,要抓好营商环境、高标准市场体系、比较优势“三个要件”,并将其作为“12个重大问题”中的重要内容。在运城“五抓一优一促”经济工作主抓手中,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,对县域来说,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安排,是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,是顺应市场主体和群众期盼的迫切要求,也是河津冲刺产值过千亿、加快经济回百强的重要支撑,为产业发展、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和坚强保障。
近年来,河津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,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“一号改革工程”推进,转作风、强服务、抓落实,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,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,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,把发展成效作为第一评价,下最大决心、最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,确保企业开办时间再压缩、投资项目审批再提速、市场主体负担再减轻、人民群众办事更方便,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和全国高质量发展十佳县。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3.5亿元,增长7.1%;工业总产值909.7亿元,增长15.4%;规上工业增加值286.8亿元,增长11.4%;固定资产投资83.1亿元,增长13.1%;财政总收入61.2亿元,增长15.3%,跻身“中部工业五十强县”。
一是深化改革、集成创新,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。一个地区要发展,短期靠项目,中期靠政策,长期靠环境。而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,首先必须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。近年来,我们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,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目标,以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导向,大力推行“桩基先行”和政府投资项目“模拟审批”,开展“5+2”“7×24小时”不打烊政务服务,将“五减”升级为“六减”,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业务流程不断精简优化、集成办理,在运城首家推出“全域通办”模式,设立85个企业开办代办点,累计服务群众企业8万余次。下一步,我们将紧紧围绕“三无三可”要求,落实“五有套餐”,持续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深化跨省通办、一网通办、“承诺制+标准地+全代办”等改革,实施“证照分离”全覆盖,推动审批事项、时限、材料、环节再压缩、再减少,推动更多事项“一件事、一次办”。进一步完善市、乡、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,全面叫响“耿小二”帮办代办服务品牌。
二是聚力转型、强化保障,营造宜产宜业的发展环境。从优化营商环境的角度来说,富商是因,投资是果;安商是因,招商是果;重商是因,亲商是果;扶商是因,聚商是果;壮商是因,兴业是果;服务是因,发展是果。近年来,河津市委、市政府积极发挥搞服务、搭平台、创环境、出政策、定规则、抓引导的作用,坚持“政策引领、科技赋能、金融助力、人才支撑”,推动短板产业补链、优势产业延链,传统产业升链、新兴产业建链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淘汰落后焦化产能394万吨,焦化产业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7.1%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积极发展煤基、铝基新材料、改性甲醇等产业,科创园项目开工建设,龙清环保活性炭、海创生活垃圾发电等新兴项目完工投用,昕煜碳纤维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,突破了高效碳纤维毡及其复合材料的技术瓶颈。持续深化能源革命,抽水蓄能电站可研阶段三大专题报告已通过审查,100MW林光互补发电项目基本完工,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加快推进,宏达钢铁智慧工厂项目一期已建成,入选“省级智能制造标杆项目”。下一步,我们将按照中央、省市决策部署,聚焦“链长制”和专业镇,紧扣运城“415”十大产业集群和“合汽生材”新兴产业地标,重点打造碳基新材料、铝精深加工、精品钢、固废资源综合利用、数字经济5条产业链,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。实施总投资617亿元的132个重点项目,深化工程项目审批改革,在项目立项阶段同步推进初设、规划许可等审批事项,确保一般工业项目审批不超过20个工作日。按照运城市委打造“新稷河闻”工业转型发展区的要求,优化产业布局,强化分工协作,延伸产业链条,打造拳头产品,打造“国家级碳基新材料产业基地”。建设运城能源互联网河津分中心,促进工业产业整体节能减碳,打造“以高耗能工业企业集聚型为特色的区域能源互联网典型范本”。与国科新材料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,与中科三阳公司携手,共建河津市大数据综合体。通过产业发展、项目攻坚,力争“十四五”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,实现经济回百强的目标。
2022年8月8日,山西腾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“新三板”。
三是精准服务、持续发力,营造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。营商环境好不好,不能只看几个量化指标,而是要看市场主体和企业家的实际感受。去年以来,我们开展了稳经济“六帮一增一稳”服务企业专项行动,制定《河津市助企纾困45条》和入企服务工作方案,协调解决企业问题146个,累计为各类企业减免税费8.8亿元,新增市场主体1.2万户,市场主体总数超过5万户,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29户,达到上海、浙江平均水平,规上企业的数量由2019年的73家增长到133家。下一步,我们将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专项行动,瞄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“堵点”“痛点”,发挥11个产业专班和5项工作机制作用,常态化开展精准帮扶,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,建立工作台账,明确责任主体,限时解决销号,真正把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,营造“重商、亲商、富商、安商、稳商、聚商”的浓厚氛围,力争全年新增“个转企”40家、“小升规”15家。
四是法治保障、规范建设,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法治环境最能聚人聚财、最有利于发展。蓝佛安书记也指出,统一开放、竞争有序、制度完备、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,能够让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得到公平对待,让各种市场要素自由高效流动,让市场循环畅通、充满活力。我们要充分发挥法治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打基础、固根本、稳预期、利长远的作用,完善营商环境负面清单制度,坚决破除隐性壁垒,通过构建公平竞争的规则和秩序,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,让他们安心闯市场、创新业、谋发展。牢固树立政府“法无授权不可为,法定职责必须为”,市场主体“法无禁止皆可为”的观念,只要企业的需求合法合规,我们都千方百计去满足,切实让企业在最好的环境中成长发展。同时,牢固树立勤政为民、亲清政商关系的理念,强化服务意识、重商意识、廉政意识,着力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,做到亲而有度、清而有为。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,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。
五是防范风险、金融助力,营造安全优质的金融环境。优化金融生态,畅通金融血脉,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核心举措。我们坚持用金融的思维发展产业,用资本的思路经营城市,去年腾茂科技在“新三板”成功挂牌,实现了河津企业“新三板”挂牌“零突破”。与太行基金共同成立的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引导基金在中基协成功备案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120个重点项目,授信企业110家101亿元,用信企业55家53亿元,融资规模和金额均排名运城第一。下一步,我们要积极推动阳光集团主板上市,支持炬华铝业、龙清环保、津华晖星等企业加快股改进程,做大上市后备企业的“大盘子”,培育更多有实力有潜力的公司上市融资。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,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,进一步用好产业引导基金,支持更多企业做大做强,加快推进企业债券的发行和城建投公司信用评级,助力城市建设向城市资产运营转变。
六是转变作风、提升效能,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。营商环境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干部作风的问题。好的干部作风,是凝聚力、战斗力,也是发展的推动力。我们深入开展纪律作风大整顿,创新开展转作风、强作为、见实效——“十个聚焦抓落实”专项行动,持续开展“请人民阅卷”电视问政,对52家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,查处破坏营商环境案件27案36人。“三对”工作领导组连续两年对各单位一把手、副职等进行系列考核,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干部进行了调整和提拔,河津的干部作风明显好转。但与发展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,个别干部在涉企服务中政治站位不高、服务意识不强、纪法观念淡薄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仍不同程度存在。我们将树立“人人都是营商环境,事事都是营商环境,处处都是营商环境”的理念,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的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,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工作,以评促改、以评促优,倒逼服务效能提升和营商环境改善。深入开展整治“吃拿卡要”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,聚焦5方面30种“吃拿卡要”等突出问题,紧盯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,严肃查处、绝不姑息,真正让干部敢为、地方敢闯、企业敢干、群众敢首创。
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中,河津进行了一些探索,但仍然存在许多短板和不足。营商环境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河津市将认真对标先进地区,以企业视角找不足,以战略眼光谋发展,攻坚克难、勇毅前行,努力打造投资兴业的热土,让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充分迸发,加快实现“产值过千亿、经济回百强”,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作出更大贡献。
来源:河津融媒